購物車

談繁體字和簡體字、普通話和講東話
日期:2022-03

談繁體字和簡體字、普通話和廣東話   

程祥徽 澳門科技大學顧問及訪問教授

這兩個題目非常好。

有一種意見,一定要用簡體字,不可用繁體字;另有一種意見,用繁體字,保留原本的歷史傳統。還有一種意見是一定要講普通話,口號是「識講普通話,做文明人。」我的意見並非如此,所以我兼用普通話和廣東話。

繁體字和簡體字

繁體、簡體都是中國人民的精神財富。繁體字、簡體字,在中國鬧得很利害,很多時候是政治上的因素。台灣反對簡體字,說是破壞中華文化;大陸說保留繁體字,就是把文化控制在少部分人的手上。

三十五年前我提出一個口號「繁簡由之」,因為繁體字、簡體字,都是中國人民創造。《說文解字》中,第十四個字是禮貌的「禮」和「礼」,二千多年前這兩個字已存在。因為歷史的發展,很多字的意思有改變。如利益的益字,下面是皿,皿是放水的容器,水滿出來便是益。後來用於錢財的利益,為了保留分辨,便加上水部首成為溢。繁體字、簡體字,都是歷史的原因。

不好的簡體字,如裏外的「裏」和公里的「里」,簡體字都用「里」,經常弄錯。如頭髮的「髮」,簡體字變成「发」。好的簡體字,如塵土的「塵」,小土為「尘」,鹿跑的地方為塵,最古的字是三隻鹿跑。如眼淚的「淚」,目中有水就是「泪」,為什麼淚是用暴戾的水。繁體字、簡體字各有優點。當然有些簡體字,需要好好地策劃一下。所以我在三十多年前提出《繁簡由之》,這本書影響比較大,在香港澳門大陸台灣,星加坡等地都出版了許多次。

普通話和廣東話

中國有句古語,到什麼地方說什麼話。所以我受電視台採訪,一定講廣東話。有一次我去教業中學演講,講孔子《論語》。我問一千多位同學,要用廣東話或普通話演講。用普通話會有藝術性,相當漂亮;用廣東話有娛樂性,講錯時可以笑一下。同學們都挑選廣東話。如現代的詞所謂「接地氣」。到任何地方用當地的語言,語言是工具,交流感情的工具,最好用家鄉話,用相通的語言,看什麼環境用什麼話。

很欣賞香港董建華,他接受中央總理委任時用普通話,與香港市民慶祝回歸時用廣東話,與蘇浙同鄕聚會用上海話,參加世界記者招待會時用英文。這是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到什麼場合說什麼話。不要說只講普通話才是文明人。有些場合中說普通話,不是文明人,要看環境。澳門行政長官崔世安,在澳門可講廣東話,但在人民大會堂講台上,一定要用普通話。

使用語文和文字,應尊重當地文化

以上是我對文字和語言的基本觀念,可稱為「和諧語言觀」:無論在繁簡用字上,還是在語言上,都要和諧,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做人亦是這樣。

(本文內容出自程祥徽教授同名短講影片,獲授權轉載)

         

程祥徽短講影片          yCanto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