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香港百人童年序
日期:2021-12

香港百人童年序  

丁新豹 前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  

大半年前,當韋惠英告訴我她在為香港兒童文藝協會編撰一本記述香港百人童年經歷的書時,當下心裡嘀咕:要聯絡那麼多的人,已不容易,香港人都是大忙人,願意在百忙中提筆訴說自己的童年生活嗎?這是一個多麽龐大的計劃呀!但花這麽多工夫,它有什麼價值嗎?口上不說,心裡卻滿腹疑團。

最近,她傳來了百人的名單,有不少是相識的,也有些是久仰大名的,包括名滿一時的大學教授、有從事文學或藝術創作的文化人、資深的教育工作者、前立法會議員,都是在這數十年各自在不同的崗位發光發熱,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

年齡涵蓋面十分闊,即以本册來說,包括五零年代至九零年代,有屬於戰後嬰兒潮一代,也有社會日趨富裕後出生的;他們有在香港出生的,也有在內地出生,然後隨家人移居香港的,家庭背景各自不同,但大都是在本地接受教育和成長;他們的童年時代,正就是從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香港。

那時候的時代背景是:日佔時期結束,但不旋踵,大陸內戰爆發,大量人口湧至;未幾,韓戰爆發,聯合國實施禁運,使原來已艱難的日子,雪上加霜,也促使香港從轉口港貿易轉向發展工業。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正處於經濟轉型及摸索未來發展路向,承先啟後的階段,七十年代香港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廉署的成立、九年免費強迫教育的推行、十年建屋計劃的推出、引入綜援、開發新市鎮,改變了香港社會的整體面貌,為其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根基。八、九十年代香港進入回歸過渡期,進行大量基建,包括新機場、工業北移、香港逐漸發展為金融業中心、樓市暢旺,而中英雙方就香港前途談判爭拗不休。

而從這百個人的童年自述中,我們可以對當年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政治、就業、經濟、醫療、教育各方面有所認識。政府檔案或舊報紙是冷冰冰的,不帶感情,但這百個人的記述不是硬梆梆的分析性資料,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動人畫面,正是這些故事,鑄造了今天的香港。他們的童年故事,也正是香港故事。

除了百人的童年故事和該年代作者的生活照片外,本書的編者還特地附有〈香港大事記〉,為没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年青讀者,提供更多該時代的背景資料,讓他們更容易融入這些故事中,起牡丹綠葉之效。

通過這本書,長者可重溫同輩人的童年經歷,年青人可認識戰後初期至九十年代的香港,了解他們的先輩是如何在艱苦的環境下憑著自己的不懈努力,克服種種困難,建立各自的事業、服務社會的。

謹此誠摰向廣大讀者推薦這本《香港百人童年》。

(本文為《香港百人童年》下冊推薦序)

訂購連結

上冊作者61位(1920-1951年出生):

袁滿林/林貝聿嘉/蘇君瑾/馮以浤/阿濃/何紫/宋詒瑞/

張浚華/關家祐/徐天俠/張曼儀/孫觀琳/田小琳/黎幗華/

邵仕雄/公公/甘謝璧珠/范國/周錫昌/程介明/楊傳緒/

嚴吳嬋霞/李焯芬/東瑞/陳華英/孫重貴/黃維波/羅慶琮/

曾惠蓮/理盧幼慈/曾鈺成/楊青/楊森/葉大山/何玉萍/

李碧琦/韋惠英/梁國驊/楊炳炎/黎鳳娟/李麗雲/洪清田/

容小慧/陳以衎/潘天賜/黎錦兒/蘇景頤/張仁康/雷楚雄/

趙美薇/蔡瑞芬/賴千滿/王玉珍/何俊仁/吳慧顏/孫夜亮/

莊李媛嫺/許平/陳曰/麥肖玲/鄧兆鴻

下冊作者63位(1952-1996年出生):

何萬貫/許朝英/施敏文/劉慧芳/吳玉芯/李榮漢/周蜜蜜/

黃潔貞/廖小英/戴希立/伍慧珠/何巧嬋/林雪瑤/胡燕青/

珍今/關之英/朱華/苗子/桃桃/黎淑儀/覃然/姚慧玲/

劉舜卿/劉素儀/韋然/孫慧玲/吳佩芳/甘玉貞/吳美莉/

吳少芳/劉有蓮/菜姨姨/鄺淑貞/許頴娟/張美田/蔡利民/

王潔儀/余真/何美儀/說真/初心/廂里人/水木公/梁寶儀/

姜愛媚/天鳥/勝梅/何紫薇/胡寶秀/白偉麟/陳健成/

李夏‧蕭白文西/茵蔯/金夢瑤/蔆子/梓明/葉楚溶/馮衍瑜/

牧湖/林育鋒/婁振浩/戴曉鋒/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