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成為有能力反思的獨立思想家,我投通識教育一票
日期:2021-06

成為有能力反思的獨立思想家,我投通識教育一票

張忠謀

下文是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注)的一篇演講。

「台積有兩千多個博士,我會問他們的博士論文是什麼?你用到過沒有?大多數人都難以說出口。因為事實上他們現在做的事,跟當年花費2至4年追求的都沒有關係……」

我聽過最好的答案反而是:It did help me to think(幫助我思考)。

我多次強調,在哈佛一年相當於在MIT(麻省理工學院)5年,因為他認為MIT的專業課程太乏味;哈佛的一年,對他而言如同海明威筆中的巴黎,是一場「可帶走的盛宴」。

我在哈佛一年級上「通識教育(博雅教育)」,從此開啟人生對西洋文化、莎士比亞、古典名著、交響樂、芭蕾和戲劇等多元興趣,有了豐盛的智慧與心靈生活。

「我隨身帶著這個盛宴,也隨時享受這盛宴給予我的知識、興趣和體會。」

為什麼我投通識教育一票呢?

我先從負面經驗談起。

1948年11月我離開兵荒馬亂的上海到香港,叔叔當時跟我講:「你大學畢業後如果要在美國教書,MIT是專門念工程的學校,會推薦MIT。」當時18-19歲的我,問:「什麼工程呢?」叔叔說不知道,但我可以自己選擇。

我當時對工程既無興趣、也無知識,但想:既然要念關於機器的東西,機械工程應是優先,這就是:在不知道自己興趣前,我先選擇了一個成熟的專業知識。

MIT的5年歲月學習機械工程,但找不到熱情

我在MIT念了一年機械工程就想轉系,麻省理工給予他找職業的本錢,但我始終沒有培養起熱情來。在MIT念完碩士去考博士資格,但沒有考到,我也不願意再找別的大學讀博士了。

我後來開始找工作,進了一家新的半導體公司,卻因此成為了半導體工程師。他當時充滿「要考MIT博士卻考不成」的挫折,再加上希望有個好前途的欲望,所以相當刻苦,自修學習半導體技術;在那個公司做了3年,還發表過半導體論文,機械工程幾乎被我拋在腦後。

好的博雅教育:學習如何表達「思考的結果」

著名政論家紮卡利亞(Fareed Zakaria)寫《為博雅教育辯護》(In Defense of a Liberal Education)。他說,博雅教育與其說幫助思考,不如說是幫助我表達自己(help me to express myself),以及幫助我書寫及表達(help me to write and speak)。

能透過所述表達自己的想法,是最重要的能力。普通人溝通靠文字,所以若想講得好、寫得好,必須先想清楚。

學習的另一重點是找到自己的興趣。17、18歲時,我不知道興趣為何。大學是非常重要的時期,只有這個時期才能找到自己的興趣。

哈佛大學使命:成為有好奇心、能反思的獨立思想家

哈佛文理學院院長柯偉林(W.C.Kirby)對博雅教育有最好的論述:

1. 透過提供基礎知識、反思、分析、藝術創造力,以及精准賞析科學概念和實驗精神的機會,多方面解放個人。

2. 強調教養勝過訓練,抵制早期專科範疇的專門和專業化。專業教育是許多優秀大學的驕傲傳統,但這不是哈佛大學的使命。

3. 哈佛的學生將多數時間投入特別的核心精神學習,大學希望他們以有好奇心、能反思的獨立思想家的身份畢業,致力於為更廣闊的世界服務,並為他們提供終生的學習機會。

建議拜登、特朗普修什麼課

有學生問我,假如我是哈佛大學顧問,有兩位新生入學,一位是拜登、一位是特朗普,會建議他們修那些課?我認為他們應該修習政府、經濟、數學(微積分)和歷史。

但無論是要退休、想創業或其他,我會建議:要做你有興趣的事,並盡其所能地做得長遠。

(注)台積電公司1987年成立,開創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服務,全球規模最大,首家提供最先進的5奈米生產晶片公司。

(轉載自臺灣天下雜誌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