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小學生中英文默書治標、治本的方法
踏入小一,除了要幫助6歲小人兒適應較多規距的學校生活外,中英文默書應是最令家長頭痛的一件事。教育局多次提醒學校不要在小一,起碼不在上學期進行默書。有些學校明白小一生建立自信是重要的學習基礎,故一年班不默不考;但亦有些學校,即使是官立小學,在第三個禮拜已開始每星期中英文默書了。
中文默書的挑戰
很多有教育理念或受政府資助的幼兒園、幼稚園老師明白幼兒小手肌還未成熟,遵照教育局的指示,K2才開始寫字,K3寫的家不多也不深。例如「我」字筆畫複雜,故此不教寫。但這些合乎教育理念的安排,卻未能銜接小一的寫字、默書、作句的要求。此外,從前小一老師會教寫字,但近年因語文課程多又深,很多學校都沒有教寫字,而是要求家長自己教。家長有空教的還可以,沒空教或不懂得教,孩子就苦了。默書不合格,即使父母不責罵,小孩見到默書簿上的紅字和交叉也不開心,甚而害怕,漸漸變得討厭學習中文。
中文難學,在於難寫。傳統學習寫字的方法是靠「眼看」、「手抄」。為了解決幼童的苦、家長的困,自2011年開始,每年學校長假期,青田教育中心會為K3升小一學生開辦,由腦科教授黃震遐醫生、陳耀良先生研發的「中文字母寫字口訣」課程。孩子學習除了用眼看、手寫外,還會透過觀看動畫、念口訣、打功夫(大手肌) 、書空(在空氣寫字)、在白板上寫(大手肌)、最後在紙上寫(小手肌)兩、三遍便能寫到。「打功夫 學寫字」,孩子在上完14小時的課程後,大都能寫「龍、龜、驕」等筆畫複雜的字。
英文默書的挑戰
中英文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語系。中文字的語音和文字是分離的,語法結構又不像英文那般有系統,故很大程度上要靠強記、多讀多寫。但在教授英文時,成人也不自覺地以學習中文的方法來要求兒童強記生字、句式和文法來默書;英文變成背誦之事。而忽略了英文是一個拼音文字,需注重語音和字之間的關係。
學好英文是透過多聆聽地道英語、多朗讀、多寫(按部就班學習寫作)來培養學習興趣和打好基礎。
「青田只是在學校長假期才開辦中文字母寫字口訣班和英文拼音班啊!」家長投訴。我們也聽到了。在9月舉辦的「小學生中英文默書治標、治本的方法」講座上,陳耀良先生會示範家長運用「中文字母寫字口訣」的方法幫助孩子默書寫字;韋惠英女士會講及英文默書的治標、治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