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活化考試制度 讓學童全人發展
日期:2018-12

活化考試制度 讓學童全人發展

5名小學生有1人呈抑鬱徵狀

香港年青一代屢被指為高分低能,識考試,不識辦事。此與不適當的考試制度和模式不無關係。兒童自小一開始便需不斷考試,苦受無意義的操練;考試牽制教學,窒礙學生的思維,更嚴重者,患上抑鬱,走上自毀之路。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2018年1-3月調查1819名小三至小六學生,發現每5名就有1人呈抑鬱徵狀,嚴重者需要接受輔導和治療,壓力來源有10.6%是與學業有關。

循社會現實需求 改革考試制度



取消初小考試 設進展性評估

香港因為現實的問題---地少人多,不能如內地、台灣或外國,由高小直接或就近入讀初中,仍需要一個中學學位分派的公開試機制。公開試是甄選試,老師必需教學生考試策略和操練,以期得到佳績。小三兒童思維還未成熟,教以考試策略(學生毋須閱讀整篇文章,只要熟習題型和答題技巧,快速找到關鍵字來找出答案),學童學了不正確的學習方法,遺害甚大。因此,小六時,學生才參加公開試以獲派中學學位的方法較為適當。

本港部分學校已開始減少考試,並改革評核方式。例如,取消小一及小二考試,在小一設有多元化進展性評估(學生日常在課堂的表現),但不設總結性評估(以紙筆測考評估學生能力)。有些小學保留每年3次總結性評估,但將其比重下調至7成,剩餘3成由進展性評估替代,例如:教師帶學生到超市進行分組競賽,要求他們在短時間內找到指定貨品、查看以英文列出的食物營養標籤,再將所列出的營養價值數字加起來。這樣,就可以一起進行數學、英語及體育三科的評估了。

快樂童年 認識天賦 發掘潛能

我們鼓勵學校評核重點由「總結性評估」轉向「進展性評估」,父母由「嬴在起跑線、課後就補習」的育兒導向轉為「重視子女的德智禮群美,培養子女閱讀能力和興趣」。「天生我材必有用」,透過親子活動和互動,父母認識孩子的天賦,輔助發展其潛能。


兒童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有安全感和自信;日後成長,面對變化萬千且急速的世界,透過閱讀終身學習,獲得工作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當能華麗轉身,生活愉快。